教師節前夕上完課,正準備離開上課的會議室,突然收到一張自製的手繪心形卡片。
首頁由彩紙拼出"HAPPY TEACHER'S DAY"幾個字,翻開來是同學們的簽名,宏睿和欣岑還畫上自己的面容,家妤和仁隆則加了個笑臉圖案,賢政的圖案似乎是個狗爪印,封底頁寫著"元智98級碩一網傳組全體謝謝老師"幾個字。
總之,這是張五彩繽紛、創意十足,讓人溫馨感動的小卡片。
拿著卡片,先是驚訝,接著是感動,然後是高興,高興更甚當年得到金鼎獎。
今年是我在元智資傳所兼課的第三年,當年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有機會藉我的專業經驗與年輕人有互動的機會,就向學校提案,建議以「數位匯流」為主題,邀請媒體第一線高階主管到班上演講,演講兩個小時,另外一個小時由我帶領討論。
可能我的構想與學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具有有互補性,學校不僅發了聘書,還同意支付演講費,從此我多了一個「老師」的身分。
我邀請到了報社、電視台、新聞網站、雜誌等媒體高階主管,包括聯晩社長項國寧、當時中時社長黃肇松,三立談話節目主持人鄭鴻儀等人。可是,第一堂課我就發現,身為現代多元民主大學校園的老師,教學不是你能講述什麼的問題,而是年輕人需要什麼的問題,所以師生關係不是由上而下的講授關係,應該是互動交流的關係。
第一個學期的教學算是失敗的,我與學生間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雙方都想跨越,卻不知道怎麼做。第二個學期我將演講時間延長、次數減半,另一半課程全部用來討論。互動時間增加,教學效果隨即改善。
第二年開始,我更將同學分組,要求同學課前蒐集資料,在貴賓演講前先做二十分鐘相關主題報告,讓演講者講評。兩年下來,我深深感覺,學生的參與與互動愈深,學習效果愈好。
元智學生素質本來就高,加上班上總有將近半數在職專班學生,使討論進行得更深刻,師生都獲益良多。六個學期將近五十場演講、一百堂課下來,我深深體會「教學相長」的真義,不僅演講貴賓傾囊傳授一身武功,同學們討論時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經常欲罷不能。
過去,「數位匯流」與「網路媒體」對我而言,理論的意義高於實體,經過幾年教學,它已經是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實體。多數大眾傳播機構對數位與網路還觀望不前(今天還有不少媒體仍然舒服的躺在逐漸增溫的熱水中),我許多學生已經優游於數位與網路的藍海中,甚至有的人已經開花結果。
教學相長讓我對教學充滿興趣,今年教師節意外的禮物讓我更產生熱情感,我期盼與學生更密切的動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