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從閱聽者觀點探討數位時代雜誌的商業模式

期末報告 by 966505

新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受眾的閱聽習慣,原本運用紙本傳播新聞圖文的平面雜誌,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滿足閱聽大眾的需求,媒體接觸率逐年下滑,經營者面臨重大挑戰,相繼提出因應作法

在美國,前中國時報社長王健壯於 3 月 21 日的課堂演講中提到如: Time 提出的變革是加強專長的運動、時尚方面的報導,並提供客製化的紙本雜誌服務,讓閱聽大眾自行挑選內容,集結成一本個人專屬的雜誌,可以永久保存。

在台灣,除了加強數位內容外,在表現的平台上,多年前包含天下、商周…等都已利用 Zinio 出版數位雜誌,也發展 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希望杜絕盜版問題。然而這幾年的推動,並未有效表現在營收上,經營困窘的局面依舊未獲得舒緩。

從閱聽者的觀點如果將平面雜誌在數位時代面臨的問題概略分成:「報導內容」及
「表現形式」二者的話,內容部分因為各雜誌的類別、屬性不同, 例如:時尚類雜誌,閱聽者可能對於時裝秀的需求度高,因此加強數位影音內容會有顯著的加分效果;而財經類雜誌,閱聽者需要精算每種投資的報酬率,因此在數位內容上,加強財經新聞的影音報導也許不是那麼有效,反而提供各種互動的投資報酬率圖表會比較實用。牽涉的範圍較廣,比較難從一而論,暫不在此討論。

在表現形式上,雖然數位雜誌已行之有年,但其思考邏輯仍是紙本雜誌的延伸, 無法滿足數位時代閱聽者的需求。

檢視國內銷售量較佳且積極推動數位市場的天下商周今周刊電子雜誌,其實是將紙本雜誌掃瞄成 PDF,再搭配 Zinio 的功能,模擬實際閱讀時會有劃線、下註解的一些功能,並未針對電腦使用者偏好的閱讀字數、閱讀動線…等習慣重新設計。同時不方便下載在手機、PDA 瀏覽,當有收藏價值時也不方便保存。

網路強調個人化的趨勢及成本低廉的概念,與電子雜誌以「一期」為單位的計費方式也相互衝突。目前紙本雜誌的閱聽者鮮少人會對一本雜誌所有的報導都興味盎然的從頭看到尾 ,對於網路使用者來說,已習慣閱讀單位以「一篇」來計算 ,更無法接受付費瀏覽同一期卻不感興趣的內容。

平面雜誌經營者在思考數位雜誌表現形式時,受限於可以選擇的平台不多,而像 Zinio 很難為了台灣而做平台上的改變(任欣駿,2006),建議可以自行開發符合數位時代閱讀者的閱讀介面與重新制定計費方式。也許在重新思考發展數位雜誌的商業模式時,不用每篇報導統一定價,而是隨著閱聽者的接受程度,運用拍賣概念,由市場機制決定每篇報導的價值。

參考資料:
任欣駿(2006),台灣電子雜誌業者之經營策略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京琳(2008),影響消費者採用電子雜誌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