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401 -期末報告
於公民新聞相關的各種文獻,必會提到美國小型軟體公司Pyra(Blogger.com前身),於一九九九年八月時,他們將自已編寫的部落格(Blog)軟體送上網路,免費與大家分享,短短五年,造就出全球超過千萬名部落客(Blogger),衝擊傳統新聞事業,也開創新的新聞事業。
當報業及其衍生的網路媒體(線上新聞)面對部落格、微網誌的挑戰時,其擁有的優勢與劣勢為何?當人人都是記者之時,其新聞價值又將如何判定?草根新聞間的影響力,已受到網路時代的來臨而凌駕於傳統新聞媒體之上了嗎?...除了這些問題之外,也許我們該回溯至載具轉換的影響,由創市際在網路市場調查的know-how,提到了愈來愈多美國人已經厭倦了電視新聞網,轉而將網路當作主要的新聞資訊來源,這樣的趨勢似乎在台灣也漸漸成型,尤以年青人較為明顯,當民眾都麻痺了24小時電視新聞不斷地重複誇大聳動及負面的新聞 (特別是政治及社會新聞),就會自然而然地就把電腦打開,由自已的主觀判斷來篩選出想看的新聞網站及新聞事件。
網路帶來「客製化」與「自由度」之大的功能也是傳統媒體無法切合民眾需求的最大主因,也因此全球電子新聞媒體龍頭CNN看到了這個趨勢,突破舊思維僅僅把電視新聞數位化放在網站上的方式,直接將新聞製作中心的最新視訊拍攝片段以及新聞內容即時公開出來,並且讓觀眾可以同時追蹤四則視訊並透過連結查詢相關新聞。真希望這樣的模式能夠出現在台灣的電子/平面媒體上,月刊雜誌可以每天將採訪花絮及未能擠進版面的資料放到blog格式的網站上面讓讀者第一時間吸收並且互動。
部落格之興起,造就出許多的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t),他們散佈在社會各個角落,報導親身見聞、探索切身議題、交流彼此觀點,並且串連傳播,既是讀者也是作者、既是消息來源也是新聞製造者。當公民自己當起記者,公民新聞學(citizen journalism,又名participatory journalism)隨即興起,它的核心概念是:「一個或一群公民,蒐集、報導、分析、散播新聞和資訊的積極行動,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獨立地、可信地、準確地、廣泛地、切合需求地資訊」(Bowman & Willis,2003)。
而我第一次接觸的集體報導型公民媒體即為「苦勞網」,主要為編採勞工和人權新聞的網站,當時對於公民新聞並無深入認識,而是它的每一個篇報導都明白的告訴我,它的新聞並不再是一個以追逐名人、政客的醜聞為重心,而是為人權發聲、重視真相、深度的新聞產製文化¹。
¹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認為,「記者不該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它頂著民主社會第四權的冠冕,又揭櫫言論自由的崇高價值,再加上自主性極強的作業方式,讓記者行業經常充滿個人主義色彩,有時又帶一點英雄主義氣質」(「衝進新聞第一線」出版緣起一文)。
印象中猶記一篇是針對製鞋工廠剝削基層勞工的情況,其中詳細描述中國的勞工是在工廠中做了多少的事情後,卻得不到該有的薪資與保障…。相同的這種情況不僅是發生在那件報導中的工廠中,而是普遍發生在全球成衣供應鍊的環節當中。公民記者為最終希望「呼籲全球的工廠工人應該發揮結社的力量,組織工會,以集體的力量來促成勞動條件的改善。即使是派遣勞動者,也應該向雇主要求就業保障,所有工人更應集體要求雇主支付足以生活的工資,否則在低工資的惡性循環之下,雇主的廉價勞動力將永遠不虞匱乏,而底層工人的勞動條件也永無改善之日。」
於公民新聞相關的各種文獻,必會提到美國小型軟體公司Pyra(Blogger.com前身),於一九九九年八月時,他們將自已編寫的部落格(Blog)軟體送上網路,免費與大家分享,短短五年,造就出全球超過千萬名部落客(Blogger),衝擊傳統新聞事業,也開創新的新聞事業。
當報業及其衍生的網路媒體(線上新聞)面對部落格、微網誌的挑戰時,其擁有的優勢與劣勢為何?當人人都是記者之時,其新聞價值又將如何判定?草根新聞間的影響力,已受到網路時代的來臨而凌駕於傳統新聞媒體之上了嗎?...除了這些問題之外,也許我們該回溯至載具轉換的影響,由創市際在網路市場調查的know-how,提到了愈來愈多美國人已經厭倦了電視新聞網,轉而將網路當作主要的新聞資訊來源,這樣的趨勢似乎在台灣也漸漸成型,尤以年青人較為明顯,當民眾都麻痺了24小時電視新聞不斷地重複誇大聳動及負面的新聞 (特別是政治及社會新聞),就會自然而然地就把電腦打開,由自已的主觀判斷來篩選出想看的新聞網站及新聞事件。
網路帶來「客製化」與「自由度」之大的功能也是傳統媒體無法切合民眾需求的最大主因,也因此全球電子新聞媒體龍頭CNN看到了這個趨勢,突破舊思維僅僅把電視新聞數位化放在網站上的方式,直接將新聞製作中心的最新視訊拍攝片段以及新聞內容即時公開出來,並且讓觀眾可以同時追蹤四則視訊並透過連結查詢相關新聞。真希望這樣的模式能夠出現在台灣的電子/平面媒體上,月刊雜誌可以每天將採訪花絮及未能擠進版面的資料放到blog格式的網站上面讓讀者第一時間吸收並且互動。
部落格之興起,造就出許多的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t),他們散佈在社會各個角落,報導親身見聞、探索切身議題、交流彼此觀點,並且串連傳播,既是讀者也是作者、既是消息來源也是新聞製造者。當公民自己當起記者,公民新聞學(citizen journalism,又名participatory journalism)隨即興起,它的核心概念是:「一個或一群公民,蒐集、報導、分析、散播新聞和資訊的積極行動,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獨立地、可信地、準確地、廣泛地、切合需求地資訊」(Bowman & Willis,2003)。
而我第一次接觸的集體報導型公民媒體即為「苦勞網」,主要為編採勞工和人權新聞的網站,當時對於公民新聞並無深入認識,而是它的每一個篇報導都明白的告訴我,它的新聞並不再是一個以追逐名人、政客的醜聞為重心,而是為人權發聲、重視真相、深度的新聞產製文化¹。
¹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認為,「記者不該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它頂著民主社會第四權的冠冕,又揭櫫言論自由的崇高價值,再加上自主性極強的作業方式,讓記者行業經常充滿個人主義色彩,有時又帶一點英雄主義氣質」(「衝進新聞第一線」出版緣起一文)。
印象中猶記一篇是針對製鞋工廠剝削基層勞工的情況,其中詳細描述中國的勞工是在工廠中做了多少的事情後,卻得不到該有的薪資與保障…。相同的這種情況不僅是發生在那件報導中的工廠中,而是普遍發生在全球成衣供應鍊的環節當中。公民記者為最終希望「呼籲全球的工廠工人應該發揮結社的力量,組織工會,以集體的力量來促成勞動條件的改善。即使是派遣勞動者,也應該向雇主要求就業保障,所有工人更應集體要求雇主支付足以生活的工資,否則在低工資的惡性循環之下,雇主的廉價勞動力將永遠不虞匱乏,而底層工人的勞動條件也永無改善之日。」
許多類似於這樣的報導,通常在傳統新聞媒體中,總成為不能說的真相,而真正的事實就永遠的掩埋了,這也成為了傳統新聞與公民新聞最大的差異,因為公民不再被動,單向地接收大眾媒體問題百出的報導,轉而主動、多向地發掘切合個人需求,有助社會進步的訊息。
文獻參考
線上新聞網2.0(2005)。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
URL:http://blog.insightxplorer.com/category/%e5%aa%92%e9%ab%94/page/3/
陳順孝(2005)。部落格對新聞事業的衝擊。中時部落格。
URL:http://blog.chinatimes.com/ashaw/archive/2005/08/11/10527.html
何國華(2007)。公民記者對傳統媒體之挑戰。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
URL:http://ccs.nccu.edu.tw/history_paper_content.php?P_ID=667&P_YEAR=2007
劉光瑩(2008)。你不知道的奧運:大陸台商與血汗工廠。苦勞網。
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4481
Sifry, D. (2006.08.07). State of the Blogosphere, August 2006. [Online]. Available:
URL:http://www.sifry.com/alerts/archives/000436.html.
Bowman, and. & Willis, C. (2003), “Introduction to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ch1).”, In 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URL:www.hypergene.net/wem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