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部落格與微網誌之我見

資訊傳播專題期中報告
楊博涵
一、前言
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了資訊與商品的流通,短短的幾年內,網際網路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網路泡沫化後,網際網路的目光轉向了使用者,部落格、網路相簿、社交網站紛紛出現,這些服務吸引了大量使用者的加入,慢慢的這些網站打破過去由上而下的溝通方式。因此有人將此種新的網路形式稱為WEB 2.0。Web 2.0強調個人,不再一切以企業為主,部落格將原本互不相識的人串連起來,逐漸群聚成一個大的族群,形成新的網路(素人)文化。
  美國《時代》(Time)雜誌把2006年的「年度風雲人物」定為:你(You),就是指全球每位參與網路部落格、影音分享平台與社交網站的人。因為『你』奪回了全球媒體的主控權,(你)開創且構成新的數位民主,(你)不求回報地付出,並擊敗了自認主導世局的大人物。
二、Blog與微網誌
  「Blog」源自於Web log一詞,它以使用者為中心,結合網路日誌、相簿、留言板等個人化網路媒介,再運用文字或圖像紀錄生活、充分展現自我,並與他人交流、分享資訊,類似過去的日誌。部落格時代的來臨,每個人可以藉由部落格成為個人媒體的創造者,象徵著「Me Media」。
  對我自己而言,部落格本來只是一種輕鬆的東西,它只是個人紀錄的平台,但隨著部落格的蓬勃發展,發展出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元,改變了我原本隨見隨寫的習慣,在撰寫Blog時,也會想到可能有許多不認識的人拜訪,漸漸加深了對自己期許和壓力,寫部落格變成一種麻煩的事情,一下要插入圖片、影音、還有注重文筆,一開始類似隨筆的功能不見了。專業部落格的出現,背後支持他們的流量,讓他們被廠商看上,廣告、贊助文章等紛紛出現,也越來越多人開始探討如何透過部落格賺錢,但這似乎與一開始的期許有所不同。
  正當我覺得麻煩時,微型部落格(micro blogging)適時的出現了,它以短篇文字敘述為主(140左右),也因為長度受限,使用者不會想在上面長篇大論,可能只是短短的抒發心情、追求簡單而快速的互動,不比句子長度,對我而言,就好像找回使用部落格的動機。相對的,我也就減少我使用傳統部落格的時間,但有時若想要長篇大論時,還是會回到部落格來,畢竟長篇文章才能表達的更完整。
  我認為這些專業部落格的興起,有部份也是因為人的「惰性」,每個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已經一堆了,回到家如果為了分享一篇文章,還要整理照片畫畫插圖,大部分的人實在沒有這麼大的興致,更何況是一天連續更新一次以上。但人們還是需要一個抒發的管道,尤其是簡單而快速的工具,這也就是msn等即時軟體越來越熱門的原因,但相較於MSN,微網誌不受限於朋友是否有線上,使用者也可自由選擇在何時、何地登入,對於哪些話題有興趣並給予回應,這些的主控權都回歸到使用者身上。 使用者利用簡短的文字表達自己, 再透過微網誌提供的互動性,讓人與人能互動,並擦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無形之中也能認識更多朋友,增加自己的社會資本。
三、部落格與微網誌
  當撰寫部落格變得越來越複雜的時候,的確會削減人們撰寫部落格的意願,而許多專業部落客跟著興起,當然他們也非只是一味的使用複雜的功能,而是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深度,更重要的是有持續的動力。於是許多人,包括我在內,就轉為閱讀者,透過RSS訂閱的方式閱讀文章。但最近在台灣的部落格圈裡,越來越多知名的部落客除了撰寫文章外,也同時並用微網誌,這點也正是我想提到的互補性,如果部落格上的文章是精心之作,那微網誌就是隨手之作。舉例來說,我自己有在觀賞一「重灌狂人」的部落格,其文章大多針對電腦方面,他同時也有使用微網誌(Plurk),其噗浪就提供許多額外的小資訊,如:有趣的小影片、生活雜事等。
  或許微網誌在內容精彩度上不比正式文章,但透過追蹤他們的微網誌,並與其互動,感覺自己更接近這些部落客,更有參與感,相對的也就更加強對此部落客的愛好與向心力。 因此,我認為部落格與微網誌是互補的,平日的短文分享可以透過微網誌,但是一旦需要長篇文章來論述的,就可以回到部落格上發表,這種互補性的功能,是我認為未來部落格可能的走向。

參考文獻: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
CNET(2006)。「你」獲選為Time年度風雲人物,CNET新聞專區,取自 
於:http://www.zdnet.com.tw/print/?id=201130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