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部落格之影響力-個人與政治

部落格對個人關係的影響

部落格流行之初,許多人將此平台做為個人心情與生活的發聲管道,藉由張貼圖文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及記錄生活經驗,然而部落格與傳統的紙本日記形式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位於的是一個開放式的網際網路空間,若你願意分享,所有的人只要透過網路,無論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連結至你的部落格,閱覽你的文章與圖片。它像開放了一個多元化的溝通模式,在這個平台中,你吸引到的族群可以是大,亦或是小,但你的影響力,絕對能超乎於你的想像範圍,因為部落格融合了個人與團體之間的各種可能性。
部落格將個人影響力提昇的現象,於國內便有許多案例可舉,如艾瑪隨處走走、女王、史丹利…等,出現了許多小眾的名人藉此機會出版他們的個人書籍與商品,而許多知名的部落格也以主題性的方式吸引網友,創造出他們驚人的點閱率。而點閱率的高低即反映出部落格格主的影響力,以「部落格觀察」的出現為例,它是一個提供網友去查詢自己或他人部落格的影響力與排名,這也正顯示出網友們對部落格引起的潮流投注了許多的熱情與夢想。


部落格對政治社會產生的影響

當部落格發揮了它的影響力之後,有許多人便看到了它帶來的潛力,它除了是行銷界與產業界的利器之外,對於名人與政治人物更一是塊未開發的寶地。部落格著實運用了它所形成的人脈與社群,讓密密麻麻的網路分支延伸至各個角落,發揮了網路本身的特性與便利,就以美國的現任總統歐巴馬為例,他在從政初期,為國會議員開始就以社區服務做為出發,而那個時候他已懂得利用社交網站的特性,用心經營他個人的社群與組織,直到他要競選總統時,他已經有一個穩固且強大的基礎人脈在虛擬社群當中運作。
於中時電子報中《黃哲斌中時部落》也提及「歐巴馬並非第一個在社交網站Facebook開設帳號的候選人(首開風氣的是共和黨羅姆尼),但歐巴馬找來Facebook的創辦人之一克里斯‧休斯擔任顧問。讓他在初選起跑的兩個月後,他在Facebook的後援會就有三十二萬名支持者,約近希拉蕊的六十倍。」
這顯示出歐巴馬將人民視為選戰的重心,顛覆以往傳統的『由上而下』模式,改為『由下而上』。而其間的關係就如下圖所示,網路是一個緊密連結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大型網絡,也因此讓歐巴馬以社交網站來有效的籌備他的選戰資金。


圖1. How Obama reinvented campaign financ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dgray_xplane.
來源取自: COMMUNICATION NATION


然而歐巴馬只是個少數的成功案例,國內也有許多政黨意欲學習網路行銷的方法來做為選戰的模式,據聯合新聞網《仿歐巴馬 總統要開部落格》的新聞中,提及總統府近期內除了規畫架構馬總統部落格、更新官網資料,近期還將在人氣網站「無名小站」開設官方帳號,移入官網攝影展照片,爭取年輕族群的認同。當國內的政治人物紛紛投入Web 2.0的網路虛擬場域之時,也因此讓國內中許多的知名部落格網站出現了像UDN「政治名人Blogs」、無名小站「無名的名人-政治名人」、重灌狂人的「Plurk 噗浪百大名人總整理!(定期更新)」...等等的追蹤整理,讓民眾能夠更便利且快速的運用這些系統聯結至政治人物的部落格。
但是政治人物的責任與使命仍然是始至「深入基層」與「服務人民」,若忽略這樣的初衷,我想再積極的去籌得高數量的點擊率與募款金額,仍是失去了他們那背負的榮譽意識及意義。



文獻參考:

聯合新聞網(2009)。仿歐巴馬 總統要開部落格,取自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4898050.shtml
黃哲斌,新聞頭皮屑-世界枕頭痕。從海角到歐巴馬:網路行銷教我們的事。民97年12月。檢自:
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08/12/09/357357.html
部落格觀察網站。上網日期: 2009年5月22日,檢自:
http://look.urs.tw/
Communication Nation.How Obama reinvented campaign finance.june 2008.from:
http://communicationnation.blogspot.com/2008/06/how-obama-reinvented-campaign-financ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